当前位置:好一点 > 教育资讯 >高考政策 >正文

本杰明.富兰克林

更新:2023年02月20日 06:08 好一点

好一点小编带来了本杰明.富兰克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本杰明.富兰克林

本杰明.富兰克林

本杰明·富兰克林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年1月17日—1790年4月17日) (又译班哲明·富兰克林、班杰明·富兰克林)[1],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美国政治家、物理学家。

同时也是出版商、印刷商、记者、作家、慈善家;更是杰出的外交家及发明家。他是美国独立战争时重要的领导人之一,参与了多项重要文件的草拟,并曾出任美国驻法国大使,成功取得法国支持美国独立。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进行多项关于电的实验,并且发明了避雷针,最早提出电荷守恒定律。他还发明了双焦点眼镜,蛙鞋等等。本杰明·富兰克林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他曾是美国首位邮政局长。法国经济学家杜尔哥评价富兰克林:“他从苍天那里取得了雷电,从暴君那里取得了民权。”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利坚开国三杰之一,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6名。[2]

中文名

本杰明·富兰克林

外文名

Benjamin Franklin

别名

班哲明·富兰克林

国籍

美国

出生地

马萨诸塞州波士顿

人物生平

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父亲若西亚·富兰克林(Josiah Franklin)生于1657年,是英格兰北安普顿郡的一个铁匠家庭之子。母亲艾比亚·富尔家(Abiah Folger)则是在1667年时出生于一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学校教师家庭。若西亚·富兰克林于1677年在英格兰首次结婚,生下数名儿女后,在1683年举家离开英格兰移居波士顿,以售*杂货为生。之后他首任妻子去世,再娶的妻子艾比亚在波士顿生下本杰明·富兰克林。
1706年1月17日,本杰明.富兰克林出生在北美洲的波士顿。他的父亲原是英国漆匠,当时以*蜡烛和肥皂为业,生有十七个孩子,富兰克林是最小的孩子。富兰克林八岁入学读书,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由于他家中孩子太多,父亲的收入无法负担他读书的费用。所以,他到十岁时就离开了学校,回家帮父亲做蜡烛。富兰克林一生只在学校读了这两年书。十二岁时,他到哥哥詹姆士经营的小印刷所当学徒,自此他当了近十年的印刷工人,但他的学习从未间断过,他从伙食费中省下钱来*书。同时,利用工作之便,他结识了几家书店的学徒,将书店的书在晚间偷偷地借来,通宵达旦地阅读,第二天清晨便归还。他阅读的范围很广,从自然科学、技术方面的通俗读物到著名科学家的论文以及名作家的作品都是他阅读的范围。[3]

1736年,富兰克林当选为宾夕法尼亚州议会秘书。
本杰明·富兰克林

1737年,任费城副邮务长。虽然工作越来越繁重,可是富兰克林每天仍然坚持学习。为了进一步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他孜孜不倦地学习外国语,先后掌握了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及拉丁文。他广泛地接受了世界科学文化的先进成果。为自己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杰明·富兰克林1743年开始筹备一家学院,八年后学院成立,即为宾州大学的前身。与此同时,他开始研究电及其他科学问题。

1748年,本杰明·富兰克林退出了他的印刷生意,不过他仍然能从他的合伙人手中分得印刷店可观的利润,亦因此有时间进行他各项发明和研究,当中包括了他对电的研究。他发现电荷分为“正”、“负”,而且两者的数量是守恒的。

据称在1752年,富兰克林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在雷雨天气中放风筝,以证明“雷电”是由电力造成。这是一项非常危险的试验,事实上,同时期有其他科学家进行类似的实验时被电击致命(参见格奥尔格·威廉·里奇曼)。至今仍有不少人对于本杰明·富兰克林当年是否真的进行了这样的实验,或实验到底是如何进行,还心存疑虑。事实上,美国Discovery频道《流言终结者》节目在第4季第5集利用实验证明了如果本杰明·富兰克林真的把手靠近导下了雷电的钥匙,他将会被直接杀死。但没有争议的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伦敦皇家学会(英国)亦为表扬富兰克林对电的研究,在1753年选他为院士。

除了研究电以外,本杰明·富兰克林对气象学亦有所贡献。为了替他的报章寻找新闻,他经常到农夫市场去收集消息。他发现风暴经常在某地出现,然后在别的地方亦有风暴。他相信两者可能其实是同一个风暴,因此提出风暴会移动,最后衍生了日后出现的天气分析、天气图,改变了单纯依靠目测预报的方法。

本杰明·富兰克林同时是一名出色的公职人员。不过他亦因为曾以权力替亲人谋求进升,使他的公务生涯蒙上污点。他最重要的政治成就包括改革北美的邮政系统,以及出任外交职位,分别代表北美殖民地与宗主国英国打交道,以及之后出使法国。

1754年,他率领宾夕法尼亚州代表参加在纽约州奥尔巴尼举行的殖民地大会,提出各殖民联合的计划。虽然当时计划没有被接纳,但当中的不少内容之后被放进了美国宪法内。

1757年,他代表宾夕法尼亚州人到英国向英王陈述,居住了五年,期间向英国人民及*官员阐述了殖民地的状况和意见。牛津大学因为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在这段时间颁赠他荣誉博士学位。他亦是在这段时间为William Franklin奔走,使他成功当上新泽西州的州长。

正当他在科学研究上不断取得新成果的时候,美国独立战争的势头愈演愈烈。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他毅然放下了实验仪器,积极地站在了斗争的最前列。

从1757到1775年他好多次作为北美殖民地代表到英国谈判。独立战争爆发后,他还参加了第二届大陆会议以及《独立宣言》的起草工作。

富兰克林在55岁那年准备退出政坛,悉心研究科学,但是宾夕法尼亚立法机关派他去伦敦解决一起有关土地征税的争端。当时佩恩家族拒绝为他们占有的大片土地缴税。富兰克林本来估计这只是一次短暂的旅行,没想到一走就是7年。当他返回美国时,正值费城进行州议会选举。在这之前,他已经连续14年担任州议会的议员,但这一次他却落选了,因为领主佩恩家族极力要毁掉他的政治前途。富兰克林和其他人决定向英王*,把宾夕法尼亚变成英国的直辖殖民地,从而永久地剥夺佩恩家族的控制权。尽管已经不是议员,可州议会还是委托富兰克林前往英国交涉,这次旅程历时达10年之久。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又陷入了另一场纠纷中。

1765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案,要对殖民地的各种印刷品征税,由于付税凭证是一枚印花,因此这一法案被称为《印花税法案》。在英国本土早就开始征收相似的税种,富兰克林几年前也曾提出这一建议。但是1765年的政治气氛已经发生变化。《印花税法案》在美国街头引起了骚乱,民众纷纷发表激烈的反对演讲,斥责这一专制行为。由于当时富兰克林的儿子威廉已经担任了新泽西州的州长,所以不少人认为富兰克林是《印花税法案》的罪魁祸首之一。在费城富兰克林位于市场街的寓所,他的妻子德博拉由于害怕民众的愤怒情绪爆发甚至为自己配备了*。

富兰克林一开始企图与英国*达成某种妥协,但执政者置之不理。当他明白《印花税法案》将影响英美间的关系后,坚定地提出必须废除这一法案。

1766年2月13日,富兰克林来到众议院论述废除《印花税法案》的理由。在长达4小时的时间里,面对着众议员富兰克林答复了174个问题。后来英国哲学家伯克描述了这场戏剧性的答辩,说那就像是一位大师在回答一群学生的提问。富兰克林提醒议会,美国人一直把自己视为英国人,只要他们受到尊重就会一如既往地支持英国。几星期后《印花税法案》被废除,美国人把富兰克林视为英雄。

但是英国并没有放弃向殖民地征税的想法,不久新税种又出现了。为了强制征税,英国甚至派遣部队进驻美国,费用自然由殖民地居民承担。局势再度紧张。富兰克林预料形势将会恶化,一场殖民地居民和英国人之间的战火即将点燃。不久波士顿人和英国士兵之间发生了口角,双方先是互掷雪球,结果最后冲突发展过大致5人丧生。波士顿人被激怒了,他们将600磅的英国茶叶倒入港口。

几年前美国人几乎不会想到“独立”这种字眼,但这时宣告独立似乎成为唯一可行的办法。富兰克林一直希望不要出现这样的局面。马萨诸塞州聘请效忠英国的富兰克林担任驻伦敦代表,但托马斯·哈钦森州长却否决了这项任命。当时富兰克林断言,派遣更多的英军去波士顿,只能证明英国对殖民地的敌意,后来他获知这些部队都是哈钦森州长要求部署的。哈钦森曾多次写信给英国的官员,批评马萨诸塞州的局势,并建议剥夺殖民地区所谓的英国式自由。

几年之后,也就是1772年,这些信件传到了富兰克林手中。他把它们交给马萨诸塞的朋友看,请他们在殖民地官员中秘密传阅,但不要公开。他的这种要求显然过于天真,结果这些信件被公开出来,自然引起了一场轩然*。愤怒的波士顿人写下*书,要求罢免哈钦森,让富兰克林代表他们向英王*。富兰克林接受了这项使命。而哈钦森则要求捍卫他的名誉。这件事传到伦敦后也引起了一场混乱,英国人想弄明白究竟是哪个叛徒把这些私人信件交到了殖民地居民的手中。他们排出了几个可疑分子。富兰克林自然不希望暴露自己。但当他的一位朋友也被列为嫌疑人时,富兰克林感到自己有必要站出来承认是他公开了这些信件。

1774年1月11日,在富兰克林68岁生日前6天,他接到一份来自伦敦枢密院的邀请。邀请信措辞友好,富兰克林以为枢密院将考虑接受民众的*,请他接替哈钦森州长的职务。但是3个星期后,当富兰克林走进枢密院时才发现他要面对的是有关泄露哈钦森信件的调查。枢密院里坐满了议员和旁听者,高尔勋爵主持听证会。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富兰克林站在那里接受副检察长韦德伯恩的训斥。热衷辱骂的韦德伯恩是个苏格兰人,他对富兰克林进行了肆意恶毒的人身攻击。听证会结束后,富兰克林镇静地走了出来,一语未发。过去富兰克林的殖民地同胞批评他过于倾向英国,而英国人却谴责他过于美国化。在富兰克林准备离开英国时,他收到了妻子德博拉去世的消息。这让他非常痛苦,尽管他曾经劝妻子到伦敦与他团聚,但德博拉不愿漂洋过海。多年来在他们两地分居,漫长岁月中正是她那些执着的信维系着他们的婚姻。

1775年3月,从英国伦敦回到北美洲。之后于费城,他被选为英国北美殖民地大陆会议的成员,协助起草《美国独立宣言》。

1776年,富兰克林被派到法国任代表美国的专员,一直至1785年。其间他很受法国社会各阶层的欢迎,有些富有的法国家族甚至流行以他的画像装饰画廊。本杰明·富兰克林出使法国十分成功,取得对初生美国来说非常重要的法、美军事同盟,以及谈判签订了1783年的《1783年巴黎条约》。

1776年,已经七十高龄的富兰克林又远涉重洋出使法国,赢得了欧洲人民对北美独立战争的支援。

1787年,他积极参加美国宪法的制定工作,并组织了反对奴役黑人的运动。

当本杰明·富兰克林在1785年回到美国时,他对美国独立所作出的贡献只在华盛顿之下。

本杰明·富兰克林亦是反对蓄奴的先驱。他从法国回国不久后即成为一个反对奴隶制,寻求释放被非法禁锢的黑人的组织主席。

1787年,已经退休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出席了修改美国宪法的会议,成为唯一同时签署美国三项最重要法案文件的建国先贤。这三份文件分别是:《独立宣言》,《1783年巴黎条约》,以及1787年的《美国宪法》。在这一年,富兰克林捐款修建了以他命名的富兰克林·马歇尔大学。

富兰克林度过的最后一个冬天是在亲人环护中度过的。

1790年4月17日,夜里11点,富兰克林溘然逝去。那时,他的孙子本杰明·谭波尔正陪在他的身边。4月21日,费城人民为他举行了葬礼,两万人参加了出殡队伍,为富兰克林的逝世服丧一个月以示哀悼。富兰克林埋葬于费城第五大道宪法中心附近,墓志铭是其本人在年轻时写下一段话:

The Body of 这个躯体

B. Franklin, Printer,本·富兰克林,印刷工,

Like the Cover of an old Book, 就像一本旧书的封面
Its Contents torn out, 没有了内容

And stript of its Lettering and Gilding,字迹斑驳,镀金脱落

Lies here, Food for Worms.躺在这里,被虫子吞噬

But the Work shall not be whlly lost: 但是他的工作不会消失

For it will, as he believ'd, appear once more, 就像他所期待,所相信的那样,再次出现

In a new & more perfect Edition,以新的更完美的版本

Corrected and Amended 更正和修订

By the Author.由作者

主要成就

战争领袖

1775年5月5日,富兰克林回到了费城。两个半星期前,这座城市已经准备投入一场战斗中,起因是盖吉将军手下的一支英国部队在莱克星顿和康科特街与武装民兵发生了冲突。当时伦敦已经下令逮捕富兰克林,因此他毫不犹豫地投入到了起义大军的行列。除了成为美洲殖民地第二届会议的代表外,富兰克林还负责一些重要的委员会。

1776年夏天,他加入一个5人委员会,负责起草宣告美国独立的文件。托马斯·杰斐逊起草了宣言的初稿。富兰克林觉得杰斐逊在表述“真理”这句话时使用的“神圣和不容否定”不够确切,他建议修改为“我们认为这是不言自明的真理”。由于急需武器,美国决定向法国寻求帮助,富兰克林被派往法国完成这一重要使命。尽管年事已高,但他还是接受了使命,这就意味着他又要和女儿萨拉以及外孙们分离。富兰克林因为追求美国的独立,也给自己的个人生活带来了影响。他的儿子威廉是一个坚定的英帝国追随者,在美国独立的问题上无法与父亲达成共识。富兰克林还和许多英国朋友断绝了往来。[4]

当时,70岁的富兰克林身体虚弱,痛风和肾结石疾病折磨着他。但就在美国国会通过《独立宣言》的当天,他便启程前往法国,伴随他的是一个新生国家的希望。在法国到处都是密探和双重间谍,富兰克林小心翼翼地筹措资金、安排装卸武器的船只,巧妙地处理被法国武装民船扣押的货运船。一方面他是个骄傲的反对王权和贵族的人,同时他又不排斥有可能帮助美国独立的法国贵族和王室成员。随着与路易十六及玛丽·安东尼特王妃见面的日子越来越近,富兰克林更加小心谨慎。他每跨出去一步都充满艰辛,因为当时他只是一名没有正式任命的外交使节,代表的又是一个尚未被承认的国家。

出版商

1706年1月17日,本杰明·富兰克林出生在波士顿。他是家里的第十五个孩子(他父亲先后娶了两个老婆,前妻生了七个,继室又生了十个,富兰克林是继室所生,排行第十五,比他小的只有两个妹妹)。23年前他的父亲乔赛亚·富兰克林从英国中部地区迁到马萨诸塞,成为一名印染匠和肥皂、蜡烛*商。年轻的富兰克林喜爱读书,乔赛亚一直希望儿子能成为牧师。但是窘迫的家境使富兰克林无法继续接受教育,12岁时他开始跟随父亲学习*蜡烛,然后又跟随哥哥詹姆斯学习印刷。印刷业令富兰克林接触到了许多新书和新作家。

不久,詹姆斯开始出版《新英格兰周报》,这引发了富兰克林对新闻的浓厚兴趣。他经常在晚上把自己用化名写成的短文塞进印刷所的门缝里,当听到专业人士对那些文章的赞赏后,他总是独自窃喜。他曾写过一篇主祷文,自以为无论从文体,还是从神学理论角度来看,都超过了《圣经》中的主祷文;他重写了公祷文,并且出版了几册;他还编撰了一则有关受宗教迫害的寓言,并告诉朋友们那是《圣经》中他们从来没有读到过的一个章节。富兰克林在16岁时通过模仿英国文学期刊《旁观者》上的短文,形成了自己的散文风格,并用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笔名“寂寞的行善者”发表了14篇文章。读者们一直以为作者是位具有道德感的孤家寡人,55年后富兰克林在自传中首次披露了这段写作经历。

1723年10月,作为学徒的富兰克林由于不满哥哥的严格管理,逃离了波士顿。在纽约短暂停留后,17岁的富兰克林来到了费城。不久,他当上了印刷工助理,然后给父母写了封信,说明自己的情况和离家出走的原因。结果这封信出人意料地被宾夕法尼亚总督基思爵士看到了。基思对这封信的文体非常赞赏,并亲自写信给在塞缪尔·凯姆尔印刷所打工的富兰克林,建议他开创自己的印刷业。然而,基思爵士是个很难守信的人。当富兰克林专程前往伦敦购置印刷字模、联系业务时,才发现总督并没有向他提供曾经许诺过的信用状和介绍信。此时进退两难的富兰克林不得不选择留在英国,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他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在生活上极其节俭,在工作中勤勉上进,同时还*游泳教练以增加收入。
自传

20岁时,富兰克林返回费城。在船上,他写下了自己的人生计划,决定以“节俭、诚实、勤奋和得体”作为人生的信条。

1730年,富兰克林和另一名学徒一起开始创办自己的印刷所,出版费城第一份报纸《宾夕法尼亚报》,大获成功。随后印刷所的业务源源不断。在他们的出版物中包括美国第一本医学专著和第一部小说。同时他们还负责印刷当地的纸币。在克服了重重困难之后,富兰克林终于成了真正的企业家。

家庭生活

这时,富兰克林又开始向德博拉·里德展开了追求。早在他去英国前就追求过德博拉,可遭到拒绝。他离开后,德博拉嫁给了别人后来被遗弃。这次德博拉接受了富兰克林。

1730年9月1日,他们正式举行了婚礼,住到了位于市场街的印刷所楼上。与他们同住的还有富兰克林的私生子威廉。富兰克林曾经因为他所谓的“很难抑制的那种青年情欲”经常去找“下流女人”,威廉就是这样的成果。婚后德博拉生了两个孩子,其中女儿萨拉成为他们一生的欢乐,而在6岁时夭折的弗朗西斯则为这对夫妇带去了永远的伤痛。[5]

本杰明·富兰克林与Deborah Read以普通法婚姻(Common-law marriage)关系结合。富兰克林与Deborah Read在1724年曾订过婚,因为女方家长反对而未能实现,Read另嫁他人。后来Deborah Read被丈夫遗弃,其夫从此不知下落,依照当时法律,Read一辈子没有再婚的自由。因此本杰明·富兰克林与Deborah Read终身不能循合法形式结为夫妻。

但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另有一名私生子William Franklin,生于他与read结婚之前,生母不详。后来Deborah Read及本杰明·富兰克林将其抚养长大。[6]

人物贡献

电学贡献

富兰克林对物理学的贡献主要在电学方面,是探索电学的先驱者之一。

为了对电进行探索,他曾经作过著名的“风筝实验”,在电学上成就显著,为了深入探讨电运动的规律,创造的许多专用名词如正电、负电、导电体、电池、充电、放电等成为世界通用的词汇。他借用了数学上正负的概念,第一个科学地用正电,负电概念表示电荷性质。并提出了电荷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的思想,后人在此基础上发现了电荷守恒定律。具体表现为:

共20张

富兰克林及其他的著作

1.说明各种电现象的理论,最早提出电荷守恒定律。

就在一个简单的放电实验中,富兰克林取得了第一个重要发现。他让A、B两人分别站在木箱上,用莱顿瓶分别使他们带上玻璃电和松香电,又让A、B向站在地上的第三个人C放电,结果都有火花闪现。但是如果A、B带电后先互相握手,再向C放电,结果都没有火花闪现。富兰克林由此发现玻璃电和松香电可以互相抵消,于是总结出电荷有两类,他把玻璃电叫做正电,把松香电叫做负电,分别用“+”、“-”符号来表示。并提出了电的单流体学说,他认为:每个物体都有一定量的电,电只有一种。摩擦不能创造出电,只是使电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它们的总电量不变。物体上带过量电的称为带正电,不足的称为带负电。由于这些概念的引入,使电成为可以定量的物理量了。

2.揭开雷电现象的秘密,*了避雷针

在1749年到1751年间,富兰克林仔细观察和研究了雷、闪电和云的形成,提出了云中的闪电和摩擦所产生的电性质相同的推测。

1752年他在费城进行了震动世界的电风筝实验:在雷电交加的情况下,利用风筝将大气电收集到莱顿瓶中,使其充电,由此证明了他所提出的“闪电和静电的同一性”的设想。

根据这一理论和他对尖端接地导体放电现象的发现,1750年提出了关于避雷针的建议。这一建议首先于1852年在法国马利大学得到应用。避雷针的发明不仅可以防止闪电所招致的严重危害,同时也破除了迷信,揭示了自然力的真实性质。

数学贡献

他对科学的贡献不仅在静电学方面,他研究范围极广。在数学上,他创造了8次和16次幻方,这两个幻方性质特殊,变化复杂,至今仍为学者称道。

热学贡献

热学方面,他改良了取暖的炉子,能够节省四分之三的燃料。

光学贡献

光学方面,他发明了老年人用的双焦距眼镜,即能看清楚近处又能看清楚远处的事物。

其他科学贡献

他发明了摇椅,避雷针,改进了路灯。发现了墨西哥湾的海流。制定了新闻传播法。最先绘制暴风雨推移图。发现人们呼出气体的有害性。最先解释清楚北极光。被称为近代牙科医术之父。最先组织了消防厅。创立了近代的邮信制度。创立了议员的近代选举法。发现了感冒的原因。发明了颗粒肥料。设计出夏天穿的白色亚麻服装,设计了最早的游泳眼镜和蛙蹼。此外,他对气象、地质、声学及海洋航行等方面都有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就。发明玻璃琴(Glass Harmonica),于1763年发明,它是一组放置于水平纺锤中的玻璃器皿,经由演奏者的脚踏板使纺锤中充满水,再经由手指精巧的摩擦而发出声音。

人物评价

富兰克林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一生用了不少时间去从事社会活动。富兰克林特别重视教育,他兴办图书馆、组织和创立多个协会都是为了提高各阶层人的文化素质。正当他在科学研究上不断取得新成果的时候,由于英国殖民者的残暴统治,北美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从1757到1775年他几次作为北美殖民地代表到英国谈判。独立战争爆发后,他参加了第二届大陆会议和《独立宣言》的起草工作。1776年,七十岁的富兰克林出使法国,赢得了法国和欧洲人民对北美独立战争的支援。1787年,他积极参加了制定美国宪法的工作,并组织了反对奴役黑人的运动。[6]

他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老战士。他参加起草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积极主张废除奴隶制度,深受美国人民的崇敬。他是美国第一位驻外大使(法国),所以在世界上也享有较高的声誉。1753年,富兰克林获得了哈佛和耶鲁大学的名誉学位。于1756年,本杰明·富兰克林获得威廉玛丽学院的荣誉学位。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18世纪美国的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外交家。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家和发明家。[7]

后世纪念

100美元(1988版、1996版、2001版、2006版、2009版),头像为本杰明·富兰克林。[6]

参考资料

[1]  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天津市区卫津路94号:南开大学出版社,2013.4:33-39

[2]  《大西洋月刊》: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世界文明.20080319 [引用日期2016-02-23]

[3]  富兰克林.学科网.2013-04-03 [引用日期2013-09-24]

白色橄榄树本杰明原型

本杰明,一个美国军人,也是李瓒的战友。最开始他心高气傲,觉得亚洲人都是病弱体质,不上前线,连带着后来他对李瓒也没有好印象,说他是个女人还想上战场,后来和李瓒打过一架之后就服气了。哪怕是这样一个糙汉子,内心对于和平却也是极度的渴望。所以他在第一次任务结束回国之后还联系了李瓒,问他要不要加入库克军一起去对抗*。不过本杰明也许这一辈子最后悔的事情就是没有和李瓒一起去抢回宋冉的尸体,虽然他最后还是去了,但是也来晚了一步,只来得及救下宋冉,没有办法再救回李瓒。他时时刻刻都在懊恼自己当初的决定,所以役满解散后,他没有回国,继续加入了其他小分队。乔治后来和宋冉说本杰明有次不知为了什么原因,擅自行动,被俘了,最后被恐怖组织折磨死了。我无法想象当时的本杰明是抱着何种情绪独自行动的,他们明明在这场战争中出了最多的力,却因为身份问题得不到丝毫援助。我希望,他要是还是那个满口骚话的本杰明,好好的活着这个世界上的某一个角落就好了。

《本杰明巴顿奇事》生命的每一天都是恩赐

昨晚回看了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一个平淡的爱情故事,却又传奇动人。看到最后,心潮汹涌,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可以一生眷恋?写下点滴,以期铭记。
1.生命的每一天都是一种恩赐。​​
本杰明出生的时候,母亲去世,因为出生就是一副行将就木老态龙钟的的怪胎样,被父亲抛弃在养老院门口,父亲给他留下的,是仅有的18块钱。
善良博爱的黑人妈妈昆妮收养了他,昆妮以为自己没有生育,用母爱温暖了本杰明。躺在养母身边,衰老丑陋的本杰明觉得幸福满足,尽管有时候昆妮的爱人来到身边,需要把他抱出去,他也觉得毫无怨言。
在养老院,一位老太太对本杰明说:“本杰明,我们注定要失去我们所爱的人,否则我们如何能体验到他们的重要性?”
黛西来养老院看望自己的奶奶,这是本杰明第一次见到漂亮的黛西,他被黛西的气质吸引,而黛西也从本杰明老态龙钟的身体里感受到不一样的年轻。
两个孩子像孩子一样玩耍,心底的种子也从此种下。
很快,本杰明看到了老太太生命的消逝,第一次感受到死亡。
于是,他离开养母,出去工作,跟随麦克船长来到切尔西号拖船上做一名水手。本杰明跟着麦克船长开始远离社会主体,似乎进入了放荡不羁的生活,喝酒,嫖妓,打架。
本杰明的身体在逐渐变化,时光在他身上似乎在倒流,他越长越高,头发开始变黑,皱纹也开始消失。这时候,他再一次看见了死亡:切尔西号被美国征召参加二战的大西洋护航,麦克船长在与德国潜艇的遭遇战中去世,临终他对本杰明说了一段话:
“当你失去的时候,你可以像疯狗一样发狂,唾骂和诅咒命运,可在当它最终降临时,你只有认命。”
至此,电影暗示的时间流逝是无法制止的,尽管本杰明在越变越年轻。
本杰明感恩生命中遇到的一切,养母昆妮,美丽的女孩黛西,甚至向他坦白抛弃他的白人父亲,他也在父亲生命的最后一刻进行了陪护和安葬。
人的一生,要遇见多少人才能学会放下。放下便是拥有,生命的每一天都是恩赐。
2.在中点遇见你,刚刚好
本杰明在日记中写到,他遇上过两个或者三个温暖过他的女人。
电影详细展现了在寂寞的旅馆,本杰明遇见了那个同样寂寞的海关贸易官的夫人伊莎贝拉。那一个大雪纷飞寒冷的夜晚,本杰明冷得直发抖,伊莎贝拉说:“如果我们在一起,白天千万不要相见,永远不要说我爱你。”然后两个寂寞的人终于在一起取暖了,但是见不得光的婚外情注定要在一夜夜偷偷摸摸见面中消逝。
在突然发现伊莎贝拉离开了,让本杰明有些怅然若失,但他很快走了出来。
回到养老院之后,遇见了青春活泼风华正茂的黛西。这时候的本杰明,阴郁,自卑,尽管年轻美丽的让他满心激动,但此时的黛西,纽约的舞蹈演员生活风光无限,两个人的再次相遇,因为本杰明的自卑拒绝而错失。
本杰明不想要一次偶然,他想要的是永恒。
当他出现在纽约,想给黛西一个惊喜时,却发现自己和黛西距离很远,纽约光怪陆离演艺生活让她不愿意放弃一切和本杰明在一起。
无数次地想念与爱恋,在黛西受伤身心痊愈后得以实现,他49岁,她43岁,两列对开的火车终于在刚刚好的时间相遇,时光在这里短暂停留。
他们放下执念,过上了所有情侣刚开始都会经历的美好生活,极尽缠绵,不顾一切。他们在别墅里不分晨昏的狂欢,他们一起去看夕阳,她教小朋友跳舞,他陪伴左右。
可是对开的列车方向毕竟是相反的。当黛西告诉本杰明,她怀孕了。时间似乎开始变本加厉地往前走。
本杰明担心孩子出生之后命运和他一样,他还担心孩子长大以后,自己会逐渐变小,黛西没有办法抚养两个人,他不得不做出一些选择,变*父亲所有的财产,给黛西留下足够的钱,在孩子长大之前离开了孩子,他希望孩子和黛西得到更好的照顾。
有时候爱你,不是一定要和你在一起,只要能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3.爱的面前,你选择自私还是无私
当本杰明说出自己的担心之后,黛西坚决地说:“

你能当多久父亲就当多久的父亲,我能接受结果。爱你对我意味着一切。”可是本杰明还是毅然决然的走了。
在爱的面前是选择自私还是选择无私呢?本杰明选择了离开,在他看来,这是对黛西和孩子最深的爱。
黛西在看到本杰明离开的时候,心里想些什么呢?疯狂的制止也许无济于事,虽然我认为黛西抚养两个人并不成问题。
很多年以后,本杰明回到了黛西的身边,苍老的黛西牵着蹒跚学步的本杰明在公园散步,在温暖的壁橱前面对话:“你会说话吗?你叫什么名字?”最后回到婴儿样子的本杰明在满脸皱纹的黛西的怀里,安稳地睡去。
看到这里,我泪流满面。无私也好,自私也罢,能和自己最爱的人在最美好的时间相遇,在终老的时候,时光停滞,能在最爱的人的怀里静静离去,这难道不是最大的幸福吗?
愿此生,有更多的人,相遇可以相伴,共同终老一生。

毫不出奇的《本杰明·巴顿奇事》

01

《本杰明·巴顿奇事》是2008年的一部老电影,讲述了本杰明·巴顿这个人,违反了生物学规律,或者说是身患某种疾病,以耄耋老人的形象出生,以襁褓婴儿的身体死亡。

乍一看,这像是一部魔幻电影。但是,这件魔幻外衣和故事情节契合的严丝合缝,所有一切故事的发生都恰到好处。

这个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共有1000多万人在一战中丧生,2000多万人负伤。

虽然一战与美国无关,但是为了维系和欧洲国家的贸易关系,美国在1917年加入了协约国,参与对德作战。次年,德国宣布投降,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战争虽然结束了,但是所有在战场上阵亡的孩子都被装在棺木里,送回到他们父母的身边。盖图先生是个钟表匠,看到孩子的棺木,他强忍悲痛,完成了新奥尔良火车站的时钟*。

但是,这个钟是逆时针转动的。盖图先生在众人面前发表了自己的反战宣言,希望时间倒流,这样所有死去的人都能安然无恙的回到亲人身边。

本杰明就是在德国宣布投降的这一晚出生了,他的亲生母亲因生他难产死去。刚刚降生的本杰明,身患白内障,关节炎,皮肤缺乏弹性,手脚僵化,身体机能衰退的如同一个行将入土的老人。

看到爱妻因为一个可怕的怪物死亡,老巴顿先生怒上心头。他本想把“孩子”扔到河里一了百了,但是想到妻子临终前请求“给他一个容身之所”,犹豫之下,便把“孩子”和身上的钱,留在了养老院的走廊下。

养老院的黑人妈妈虽然看他“丑的像个罐子“,但信奉上帝的悲天悯人的胸怀,让她不顾医生反对,把这个”上帝的孩子”谎称为她姐姐的孩子收养了,并取名为本杰明。

02

相信还有不少人没有看过这部电影,所以就不做太多详尽的情节剧透。只聊一聊电影中一些我很喜欢的细节和感想。

本杰明的名字

本杰明是他的黑人养母脱口而出的一个名字,这里其实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点,美国自南北战争以后,很多被解放的黑奴都会给自己取废奴运动中有名的政治人物的名字,所以当时叫“林肯”的黑人数以万计。

熟悉美国历史的人都知道,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独立之父之一,因为积极主张废除奴隶制度,很得美国黑人民众的尊敬。所以,黑人养母才会下意识的冒出“本杰明”这个名字,而一众白人听了也丝毫不觉得讶异。

养老院

将本杰明抛弃在养老院是一个非常巧妙地设计。住在这里的人都已经是风烛残年,饱经世事。因此本杰明的出现,让他们见怪不怪。

在养老院,所有人不再为荣华富贵而四处奔波、忧心忡忡,最关心一日三餐是否可口,其次是尽情享受斜阳余晖的静逸。

养老院也是个除医院以外,最接近死亡的地方。看着身边的人陆续死去,一次次品味失去亲人朋友的痛苦,才能养成本杰明睿智平和的心态,冷静面对以后生命中的每一次挑战和挫败。

妓院

本杰明到切尔西号当水手,当船长得知他一大把年纪居然未经男女之事,立刻就带他来到妓院,使他“悲惨”的一生能有所圆满。那晚,本杰明不仅第一次有了性事,而且还在这里偶遇了老巴顿先生,第一次喝酒。

在当时的美国,少年被家里的年长男性带去风月场所了解男女之事,进行*启蒙,是成长的一堂必修课。在《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暗恋女主玛琳娜的高中少年,也被父亲带去妓院上过这么一堂课程。

印度

在孩子出生后,本杰明知道自己将越来越小,无法担当孩子的父亲,他把老巴顿留给他的所有资产变现成现金留给黛西,让她重新给孩子找个合格的父亲,自己则独自离家出走,四处流浪。奇妙的是,本杰明也来到了印度,看着人们在恒河水里沐浴净身。

在毛姆的小说《刀锋》里,有个我从中学一直喜欢到大学的角色——拉里,他在经历过生死,面对人生迷惘之时,也是放弃美国,四处游历,寻求生命的终极奥义。直到他来到印度停留数十年,最终探寻到,面对人类精神危机的治愈良方。

病床上的黛西

这个故事是以临终前黛西的回忆而慢慢展开的。病床上的她应该已经被判定随时可能死亡。女儿抱抱她,说“我会想你的。”这是提前在做临终告别。黛西疼痛的时候,女儿问她,“你还想多用点药吗?医生说你想用多少就用多少。”

对比国内医院为延续临终病人一时半刻的生命所做的各种抢救手段,这种减少病人疼痛,让他们安详的离去,才是一种有尊严的临终关怀吧。

03

什么是细节之美,就是每一个人物的出现都那么自然,每一句台词都符合他们的生平际遇,每一个情节的推动都那么恰如其分。

在本杰明的一生中,遇到过很多人,在和那些过客的刹那交汇之际,本杰明都从他们身上学到一些东西,并且这些认知和收获在他后续的生命中均有所体现。

养老院里的黑人男子告诉他,“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但是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害怕孤独。”

养老院里的白人女子教会他弹钢琴,告诉他,“我们命中注定要失去所爱之人,不然我们怎么知道,他们在我们生命中有多重要?”

切尔西号的船长告诉他,“不顺心的时候,可以像疯狗一样发狂,破口大骂,但到头来,还是需放手。”

摩尔曼斯克的贵妇间谍教会他品尝鱼子酱和伏特加,告诉他如何热烈而有分寸的去爱一个人。

我一度以为黛西也只是本杰明生命中的一个普通过客,但万幸的是,电影保留了一条爱情线,让黛西和本杰明的人生交汇了四次。

第一次,本杰明12岁,本杰明太老,黛西太小。

第二次,本杰明27岁,本杰明太老,黛西太年轻太骄傲。

第三次,本杰明44岁,黛西被撞断腿,不得已离开她所痴迷的舞台,不再年轻,也失去了骄傲。这次两人总算在各自最成熟美好的年纪,有了爱情的交集。

第四次,本杰明变成罹患痴呆的雀斑少年,黛西也已白发苍苍。黛西从此搬入养老院,照顾本杰明直至他的死亡。

不管我们有多么留恋过客,彼此的轨道终将在短暂的交汇后错开,渐行渐远。

不管你如何努力,最后还有死亡等着。

所以对此,我们除了接受,无能为力。

04

《本杰明·巴顿奇事》,除了使用逆生长这个元素,丝毫没有奇特之处。不过就是一个普通的美国男人本杰明,出生、长大、工作、恋爱、结婚、生子、死亡的普通故事。

但就是他这普通而又精彩的一生,让每个普通的我们看完后都感动到泪目,无言以对,对人生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

所有一切,已成定数。

所有一切,早有答案。

如果你的人生不能令你骄傲,那就拿出勇气,重新来过。

附上本杰明·巴顿留给他女儿的最后一封信:

For what it's worth,it's never too late.

To be whoever you want to be,there's no time limit.

Start whenever you want,you can change or stay the same,

there's no rules to this thing.

We can make the best or the worst of it.

And I hope you make the best of it.

I hope you see things that startle you.

I hope you feel things you never felt before.

I hope you meet people with a different point of view.

I hope you live a life you're proud of.

And if you find that you're not,

I hope you have the strength to start all over again.

- End -

以上就是好一点整理的本杰明.富兰克林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好一点。

每周推荐

公司中标通知书回复函模板

公司中标通知书回复函模板

时间:2023年01月21日
这是什么螃蟹

这是什么螃蟹

时间:2023年02月21日



最新文章

提前批师范类院校有哪些

提前批师范类院校有哪些

时间:2024年05月18日
公司介绍  联系我们
  鲁ICP备2021028409号-10

好一点 淄博机智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